IG法本这家公司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这家公司不仅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核心技术支撑,更是全球化工史上最具争议的“科技与罪恶综合体”。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这家公司硬核的十大发明,1899年诞生首支阿司匹林,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止痛药。非专利化后催生仿制药产业。1908年的合成氨技术,奠定化肥量产基础,全球粮食产量暴增。但一战期间被用于制造硝酸炸药,直接延长战争时间。1930年代合成橡胶,全球首款工业化合成橡胶。二战期间,德国橡胶90%依赖该技术。1927年投产煤氢化燃料,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二战中为德军提供46%的航空汽油,支撑闪电战战术、战后技术被美国石油公司吸收,推动石化工业转型。1940年代的齐克隆B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氰化物杀虫剂。1880年代的合成燃料电缆全球印度天然电缆垄断,推动纺织业革命。德国染料全球市占率超80%。1939年,双螺杆挤出机,推动pvc管材量产,成为现代塑料工业基础设备,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1920年代,合成甲醇,工业化生产甲醇替代木材蒸馏。二战中为德军提供100%甲醇,奠定现代甲醇化工产业链。1925至1930年,塑料专利垄断,获批塑料专利占全球140年总量2倍,主导乙烯树脂、聚苯乙烯等材料标准,推动塑料普及与环境污染争议。1892年合成杀虫剂,首款合成杀虫剂二硝甲酚,开启化学质保时代,提高作物产量,但引发生态毒性争议,为ddt等后续产品铺路。IG法本的存在揭示了科技与权力的复杂纠葛,它既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也是道德深渊的见证。其发明推动了农业、医学、材料科学的飞跃,却也因战争协作成为反人类罪行的贡献。正如致命卡特尔一书所警示,当技术失去伦理约束,进步便可能沦为灾难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