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们,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要比现在高几十倍。从特斯拉4680电池的激光焊接工艺,到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高精度密封焊接,每一次技术跃迁都有这些“焊接巨人”的功劳。下面问我们来看看全球顶级焊接研究所,排名不分先后。
1.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国焊接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依托哈工大雄厚的学术资源,长期引领国内焊接技术发展,在软科2024年焊接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涵盖高能束焊接(如电子束焊、激光焊)、航天材料连接技术、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具体产品/技术:1.航天焊接技术: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空间站结构件的精密焊接,解决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焊材料的连接问题。2.电子束焊接设备:开发了真空电子束焊机,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高精度部件的制造。
2.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国家级焊接技术研究机构,拥有多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如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拥有以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业化焊接工艺装备技术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96人。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专注激光焊、摩擦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及特殊焊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显著的科研优势和技术积累。比如:1.焊接材料检测技术: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例如船用钢焊接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评价体系。2.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应用于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实现大口径管道的高效焊接。
3.德国雷姆焊接技术公司研发中心(德国)。德国雷姆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74年,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焊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全球焊接设备制造领域的标杆。雷姆公司被誉为“现代化焊接的标尺”,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研究方向:MIG/MAG焊机、氩弧焊机的电弧稳定性及专家系统开发。1.专家系统焊机:内置焊接参数数据库,能够智能识别焊接材料,自动匹配最适合的焊接工艺。2.等离子切割机:采用高频引弧技术,切割精度达±0.1mm。德国奔驰汽车厂每年大约90%的焊机采用雷姆的产品,德国奥迪汽车厂、西门子轨道运输公司、德国联邦铁路等大型企业也都采用雷姆焊机。
4.美国林肯电气公司研发中心(美国)。作为业界公认的“焊接专家”,林肯电气凭借卓越的材料科学、软件开发、自动化工程和应用专业知识,助力客户提升制造能力,是全球焊割领域的领导者。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高级弧焊解决方案、自动化焊接、装配和切割系统以及等离子和火焰切割设备。同时,在钎焊合金行业也享有全球盛名。比如说:1.PowerWave®逆变焊机: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可实时调整电流波形,适用于铝合金船舶焊接,减少气孔缺陷。2.FlexTec™机器人焊接单元:集成视觉系统,用于汽车车身焊接,实现多车型混线生产。
5.瑞典ESAB伊萨焊接研究所(瑞典)。伊萨公司由“药皮焊条之父”奥斯卡·卡尔伯格(Oscar Kjellberg)于1904年创立,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焊接技术研究机构之一,专注于特种焊接工艺开发。例如,埋弧、MIG、TIG等焊接技术,等离子切割技术,以及首次使用气体保护药芯焊丝和全位置药芯焊丝等。
伊萨的焊材在行业内具有显著优势,如OK 92.55焊条,专为镍钢焊接而生,具有更高的载流能力、熔敷效率、更轻的重量和更好的抗裂纹性能,能够满足低温机械要求,为LNG储罐的所有应用提供了无瑕疵焊接,代表了行业的最先进水平。
伊萨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Warrior edge 500dx焊接系统,配备有电弧动态调节(Arc Dynamic)功能,支持多种焊接工艺以及一元化的焊接模式,操作简便且焊接效果更好。
6.法国POLYSOUDE宝利苏迪研发中心(法国)。POLYSOUDE在轨道式管与管道焊接方面拥有超过60年的应用经验,对焊接工艺有全方位的理解,包括焊枪的设计和机械工程、电子知识及软件开发等。是全球高端管道焊接设备供应商,以轨道焊接技术闻名。研究方向:精密轨道焊机、核级管道焊接工艺。
比如:1.Orbitig™轨道焊机:用于核电站主蒸汽管道的焊接,焊缝合格率超99.9%,满足ASME核级标准。2.TIGer双钨极堆焊技术:基于TIG工艺,可确保堆焊质量,降低稀释率,焊接速度超过1.700mm/min,显著增加熔敷率。
7.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乌克兰)。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具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前苏联唯一的焊接科学与工程的研发单位。
1.1940年完成高效自动埋弧焊接工艺的研发,使苏联实现坦克车身焊接机械化,并生产出当时全世界公认最好、产量最多的T-34坦克。2.1969年苏联宇航员在“联盟6号”宇宙飞船上首次完成太空轨道失重状态下的焊接实验,1984年两位苏联宇航员走出宇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在外太空的焊接、钎焊、切割和喷涂实验,这两项人类的创举都与该研究所的焊接技术密切相关。3.在气相沉积、电子束焊接与重熔、单晶制备、闪光焊、电弧与复合热源、电渣焊技术、生物组织的焊接、数学模拟等领域取得新成果。4.采用高速真空电子束气相沉积技术制备出成分与组织梯度变化的复合材料。5.使用便宜原材料(海绵钛)进行钛合金锭或中间产品的电子束重熔,研发并生产VT6钛合金锭坯。6.为造船厂提供厚度达到202.5mm的PT-3V钛合金板坯,与传统技术相比,屈服强度提高了10%,生产成本降低了20%。7.掌握了大熔深电子束焊时,采用大功率电子束扫描的最佳频率,为大飞机用高强度铝合金的电子束焊接奠定了基础。8.研究开发出等离子感应单晶带状生长法,使难熔金属的单晶化处理得到根本解决。9.开发液态金属电渣复合(ESC LM)技术、双电源电渣重熔技术(ESR DC),改进了双金属部件的质量。
同时还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合作密切(如黑龙江省中乌技术合作中心)。研究方向:电弧物理、太空焊接技术。